“物业撤场之后,我们小区变得楼道黑灯瞎火、垃圾四处堆积怎么办?”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北里37号楼的居民严女士担忧地说。原来,前段时间老物业服务期满最新实盘配资服务,由于经营压力较大,提出希望能适当上调物业费,业委会征求居民意见后认为涨价幅度超过了居民的心理预期,未能与物业公司达成一致,最终老物业决定到期撤场。然而业委会还未选聘出新的物业,这令许多居民十分忧心。
这个小区为上世纪80年代建成,此前物业为产权单位委托,只提供基础服务,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垃圾清运。然而新物业还没到位,不少居民担心小区失管,特别是生活垃圾清运的问题。之前小区便已经存在公共道路路面破损、楼内设施维护不到位的情况。如果基础物业再撤出,小区环境可能变得更加脏乱,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。车公庄社区党委书记赵京说:“我们也非常担心新老物业交接期间出现断档问题,所以立刻介入协调各方,确保新老物业能够实现平稳过渡。”
由社区党委牵头,整合业委会、居民代表、法律顾问等各方力量成立工作专班,分别推进各项任务。首先,社区充当调解员与老物业进行协商,争取了三个月的缓冲期,最终确定新物业入场前,老物业继续提供基础的物业服务。为了确保选聘新物业顺利进行,满足居民的需求,社区带领专班走访调研了周边20余个小区学习经验,制定服务标准;在街道的指导和帮助下,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,严格规范招标流程;同时,通过楼门会议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广泛征集民意,梳理形成需求清单,并多次召开议事会,就物业费等问题进行协商。
然而过渡期间也不能只靠老物业支撑,老物业的管理力量逐步撤出小区,“好在小区里的居民有许多都是产权单位的老职工,大家彼此熟悉,凝聚力较强,管理起来也更方便。”于是,社区积极调动业委会和居民的力量,设立双楼长动态巡查,帮助老物业及时发现并报告小区里的问题,形成合力。同时培育志愿者队伍,党员带头,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,帮助老物业维护小区环境,进行垃圾分类等。
工作专班在调研的基础上,结合居民需求清单,对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进行招投标,反复沟通服务内容及费用,最终居民投票选出了新的物业公司。居民也表示接受物业费微调,并愿意参与到小区管理中。今年3月,新物业正式入驻。
如今,新物业清理了公共区域的物料堆积,增加了更多可利用空间,同时对破损路面进行了修复,主动维护停车秩序,并逐步推进车位规划、充电桩增设等工作,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前进了一大步。
【治理亮点】
小区更换物业是社区治理的“重头戏”,确保新老物业平稳过渡考验着社区的应急能力。车公庄社区积极联合街道社区、业委会、居民等力量,搭建新老物业交接的桥梁,实现了“无缝衔接”,凝聚多元共治合力,形成了“党员带头、物业管理、群众参与”的基层自治新格局。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